2022年3月18日,公司举行本学年第10期、总第216期学术论坛在学院105报告厅举行,本次学术论坛的汇报者分别为李颖菊、梁倩、刘健和刘丽,指导老师是吴臣老师。
第一位汇报者是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颖菊,本次汇报文章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杂志上,该杂志2020年的影响因子为3.39,文章的题目是《Palliative Care Consultation Services on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 and Non-Cancer Patients: Trend Analysis from a 9-Year-Long Observational Study in Taiwan》。该文章是一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采用趋势分析法评估姑息治疗会诊服务(PCCS)在癌症和非癌症患者中过程和结果的差异,包括PCCS持续时间、PCCS前后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PCCS终止状况,以及研究期间两组患者PCCS前后DNR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姑息治疗服务的癌症和非癌症患者数量迅速增加,两组患者的PCCS趋势、接受DNR申报趋势、PCCS前后癌症和非癌症患者及家庭对疾病认知的差异在研究期间均有改变,且年龄较小、PCCS后申报DNR、PCCS后无疾病认知、有一定PCCS终止状态的患者近期转诊的可能性较大。本研究提示积极的环境政策对于促进姑息治疗至关重要,癌症患者和非癌症患者都有必要进行早期整合姑息治疗。
第二位汇报者是2020级专业硕士研究生梁倩,本次汇报的文章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杂志,该杂志五年的影响因子是5.134,JCR分为为Q1区。文章的题目是《The role of frailty in predicting mortality and readmission in older adults in acute care wards: a prospective study》。衰弱被定义为是一种老年综合征,其特点是老年人受压力源影响,导致脆弱性增加,生理储备能力下降。近年来,大量研究指出:衰弱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与诸多不良结局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残疾、跌倒、再入院甚至是死亡。尽管如此,很少有研究关注衰弱在预测急性护理环境中住院患者长期死亡率和再入院的作用,关于其对患者再入院的作用效果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是一项在急性老年病房进行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随访时间为3年,通过使用基于36个变量的衰弱指数(FI)来评估住院老年患者的衰弱特征,并使用0.25的截断值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衰弱状态并进行分组。通过电话采访收集了患者出院后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时的生存和再入院信息。使用Cox回归模型检验衰弱和老年住院患者长期再入院和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纳入的271例患者(平均年龄81.1岁,20.3%为女性)中衰弱的症状普遍存在,发生率为49.1%,且男性和女性的衰弱发生率相似(46.8%vs.58.2%,P=0.130)。在长达3年的随访期间,有21.4%的患者发生了死亡,与非衰弱患组相比,衰弱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均有所著增加。COX回归模型显示:在调整了多个协变量后,衰弱是急诊护理病房老年患者3年死亡(调整后HR:2.09;95%CI:1.20-3.63)和再入院(调整后HR:1.40;95%CI:1.04-1.88)的独立预测因子。
第三位汇报者是2020级硕士研究生刘健,本次汇报的是发表在Lancet上的一篇文章,题为《COVID-19医院幸存者的1年结局:一项纵向队列研究》,该文章发表在Q1区,五年影响因子为77.237。关于COVID-19对出院患者的全面长期健康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全面比较COVID-19医院幸存者在症状出现6个月和12个月后的后果。该项研究对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在中国武汉金银潭医院出院的COVID-19幸存者进行了一项双向队列研究。在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中,幸存者接受了关于症状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问卷调查,并接受了体检、6分钟步行测试和实验室测试。他们被要求在出院后报告其保健使用情况和12个月的访问时的工作状况。对年龄、性别和合并症匹配的非COVID-19参与者(对照)进行了访谈,并完成了问卷,以评估流行症状和HRQoL。主要终点为症状、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MRC)评分、HRQoL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D)。采用多变量调整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12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急性感染后1年内,COVID-19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显著改善,包括后遗症症状、肺结构和功能。COVID-19之前就业的患者大多已复工,健康状况持续严重受损的患者很少。鉴于在急性感染期间接受重症监护的患者中,持久性肺弥散损伤和影像学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应探讨该人群的后遗症预防或改善策略。我们的数据表明,一些患者不可能在1年后完全恢复,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COVID-19之前的基线健康状态。
第四位汇报者是2020级硕士研究生刘丽,本次汇报的是发表在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该杂志五年影响因子是3.958,文章的题目是《Identifying a cut-off score for the COST measure to indicate high financial toxicity and low quality of life among cancer patients》。大约28%至48%的癌症患者报告经济困难,虽然一些研究已经评估了患者应对经济困难的物质方面的改变,但对这种情况的主观感受仍未得到充分研究。经济毒性综合评分量表(COST)是评估治疗期间的高昂费用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客观负担和主观负担。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而且与生命质量评分量表(QOL)有良好的聚敛效度。癌症治疗综合功能评估(FACT-G)用于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总分与COST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COST的临界值,以预测低水平的QOL,以进一步对患者深入评估和支持性服务。这是一项横断面设计,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共招募到香港三家医院肿瘤病房的640名患者。计数资料采用频率、百分比,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根据FACT-G评分的第一个四分位数预测较低水平的QOL,使用ROC曲线分析确定截断值。根据数据是否正态分布,使用Fisher's 精确检验、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不同FT水平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和疾病特征。结果显示,COST截断值为17.5,识别出FT水平较高的患者特征,包括年轻化、工作时间较少或没有工作、家庭收入较低、接受靶向治疗等。通过该截断值更容易地识别高水平FT患者,可以促进多学科癌症治疗团队关于FT的沟通,以便支持性服务可以及时启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FT,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四位汇报者从临床角度出发,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精彩汇报,吴臣老师根据汇报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大家受益匪浅,这一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