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公司举行本学期第7期、总第190期学术论坛。学术论坛因疫情防控原则,采用线上汇报模式。本次论坛汇报者为贾元敏、类美容、李承霖和李丹,指导教师为李明老师。
本次论坛的第一位汇报者为2019级专业型研究生贾元敏,汇报的文献题目为《A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Severe Exacerbations in Stable COPD Patients》,文章于2020年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杂志。该文章使用由NHLBI资助的SPIROMICS多中心队列研究数据,该队列研究从2010年到2015年在6个临床中心共11个招募地点招募参与者。经过筛选,最终1711位轻度到重度COPD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基于最小AIC,COX回归模型筛选出最佳预测危险因素组合,并作为预测因子纳入到列线图分析中,最终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COPD患者重度急性加重风险的概率。模型验证通过区分度、校准度、临床有效性评价,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效果较好,且优于ADO、BODE和DOSE评分,提示本研究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价值。此列线图可以辅助医生对疾病严重程度做出更全面的评估,并获得关于急性加重风险的更精确信息,可视化地指导临床COPD患者管理。
第二位汇报者为2019级专业型研究生类美容,汇报的文献题目为《The effect of a self-help psychoeducation programme for peopl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该文章对目前广泛关注的冠心病家庭自助心理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做了总结。本研究在基线结果比较时出现了有统计意义的变量--症状控制,后续所有研究结果均为阴性。基于阴性结果,详细解释了阴性结果的可能原因。
第三位汇报者为2019级专业型研究生李承霖,汇报的文献题目为《Social Support Medi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sclosure of Suicide Attempt and Depression, Perceived Burdensomeness, and Thwarted Belongingness》。本研究以老员工为样本,以横断面的研究方式探讨社会支持对自杀未遂表露与自杀风险因素(抑郁、自我累赘感知、归属感受挫)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共招募149名有一次或多次自杀未遂史的老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独立的平行中介模型分析了家庭支持和同伴支持作为自杀未遂表露的平行中介,以及三个不同的结果:抑郁、自我累赘感知和归属感受挫。自杀未遂表露对抑郁、自我累赘感知和归属感受挫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中介分析显示,自杀未遂表露通过家庭支持和同伴支持2条途径对抑郁、自我累赘感知和归属感受挫总的间接效应均显著,说明家庭社会支持和同伴社会支持同时在自杀未遂表露与抑郁、自我累赘感知和归属感受挫之间起中介作用,且自杀未遂表露与家庭支持和同伴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支持与抑郁、自我累赘感知、归属感受挫呈显著负相关,同伴社会支持对归属感受挫的间接效应大于家庭社会支持对归属感受挫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提示自杀未遂表露可作为一种可能的社会支持策略去减少与污名化相关的压力,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第四位汇报者为
2019
级专业型研究生李丹,汇报的文章题目是《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n electronic symptom monitor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age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该文章于
2020
年发表在《
Annals of oncology
》杂志。本文是对一项随机试验收集的数据进行了二次、探索性分析。干预组实行电子患者报告症状监测,对照组为常规症状护理,年龄以
70
岁为界限分为年轻组和老年组,采用线性回归、竞争风险回归和
Cox
比例风险回归对基于年龄差异的干预组与对照组对了比较,结果显示年轻组患者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第一次急诊就诊时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老年组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年轻组和老年组中,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生活质量这一结局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生活质量都有改善。提示我们以后为患者提供支持性护理时,要根据患者的特点提供更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四位汇报者对相关学科领域进行了汇报,李明老师对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精彩点评。同学们在线上对文章内容进行热烈讨论,并根据相关的科研设计、统计方法相互探讨学习,大家受益匪浅,这一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